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认同。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举办了“灵蛇献瑞 抬头迎春”龙抬头主题社教活动,20多名青少年参加,探索“龙抬头”文化密码的传统民俗实践。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活动在清脆的《二十四节气歌》朗诵声中拉开序幕。社教老师以趣味动画演示惊蛰节气与“龙抬头”的关联:惊蛰前后春雷始鸣,蛰伏的蛇虫苏醒,古人认为“龙”亦于此时腾空降雨,寓意农耕启幕、万物生发。通过观看舞龙表演视频,同学们感受传统舞龙的磅礴气势,生动再现了古人祈求风调雨顺、纳吉迎祥的民俗场景。
接着社教老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揭秘“龙抬头”的天文背景——东方苍龙七宿中的“龙角星”于二月初二升起,象征春耕序幕拉开。结合伏羲“劝农桑”、武则天“赐宴群臣”等历史典故,阐释了节日与农耕文化的血脉联系。 从“剃龙头”祈愿鸿运当头,到“吃龙耳(饺子)”“咬龙鳞(春饼)”的食俗趣谈,再到“引龙回”撒灰画龙的田间智慧,让同学们感受民俗中蕴含的生活哲学。围绕“如何让龙抬头文化走进现代生活”展开头脑风暴。有同学提议将舞龙与科技结合,设计“光影数字龙”;也有同学建议开发“龙食”主题文创,让传统美食变身网红点心。热烈的讨论中,传统与创新的火花不断碰撞。“二月二又称什么节?”“‘龙抬头’最早记载于哪本古籍?……”在传统文化知识抢答环节,参与者踊跃举手,现场气氛热活跃。 活动尾声,大家以画笔传递感悟,将诗词典故、星宿图谱、舞龙插画于一体,创作了“龙抬头”主题手抄报,有同学巧妙融入“灵蛇献瑞”元素,以蛇形纹样象征“小龙迎春”,展现传统符号的灵动生机,成为传统节日文化的鲜活载体,让同学们感受到“龙抬头”承载的文化基因和生命力。
本次社教活动通过多维体验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天文历法到农耕智慧,从古老传说到现代创新,孩子们不仅感受到“龙抬头”承载的中华文明基因,更体会到传统节日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华亭市博物馆将充分发挥省级中小学生课外研学基地职能,持续推出更多沉浸式、互动性的社会教育活动,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华亭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