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华亭博物馆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资讯
友善 ◎ 公益 ◎ 笃学 ◎ 传承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亮相中国艺术研究院线上讲座

 

2025-01-20 09:30:00 来源: 作者: 【 】 阅读:149

 

1月12日,应中国艺术研究院邀请,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亮相第三届张庚戏曲学术提名(2022、2023年度)学术推广讲座。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周琪作为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皮影艺术传承与创新研究》子课题负责人,以《立足于演艺空间研究的秦腔史》为题,系统讲述了演艺空间与秦腔史研究的当代价值和学术意义。本次讲座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戏曲研究》编辑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期刊管理处承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为学术指导单位。

讲座分六个部分讲述了《立足于演艺空间研究的秦腔史》。第一部分以秦腔安万的火爆出圈与越剧《新龙门客栈》为例,从戏曲的流量、网红、出圈现象,系统阐释了国家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大政策、大环境的导向与影响;详细分析了安万剧团的基本情况与演出数据,指出秦腔在甘肃陕西绵延数百年,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群众基础,已融入群众血脉;安万式秦腔演出模式是人民性的重要体现,这种与生俱来的亲民性让观众不能不为之动容,与之同频共振。第二部分从演艺空间与剧种史研究的活态性、剧种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剧种史研究的专业维度三大方向深入秦腔史论的研究,讲述秦腔的古今对话。第三部分列举大量作为演出本的秦腔戏曲文献,从民间自编自演的剧目、连台本戏、孤本剧目入手,以地域及时间线索逐一展开讲解。第四部分“曲”与秦腔史,着重表明西秦腔的流布与秦腔发展的渊源,强调西秦腔首创板腔体声腔体制和开以胡琴主奏之先河对中国戏曲的两大贡献。第五部分就秦腔演剧史的立体记录展开,从秦腔“无中生有”的表演、绝活、唱派、脸谱等方面详细讲述秦腔演艺的历程和艺术特色。最后通过剧种史的活态研究总结出秦腔要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研究为原则,要以服务人民为出发点,以大视野、大格局、大文化,变单一为多元,坚持人民性、立足经典性、秉持包容性、体现丰富性。

随后,参加讲座的诸位研究学者展开热烈的研讨问答。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讲座立足秦腔史论研究,加强了理论建设和学术指导,为大家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以全新的视角探究秦腔艺术跨区域发展,为推广秦腔艺术传播、推进西北地区戏曲研究奠定基础、打开新视野。

本次高端学术讲座扩大了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在艺术科学研究学术界的影响力,提高了甘肃艺术科学研究在全国的知名度,体现了深入开展基础研究、以理论研究推动艺术创作实践的示范性,有效促进了甘肃艺术科学与全国的交流互动。(文/图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王炎柃)

  责任编辑:htbwgadmin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热辣滚烫·春到万家——天水市文.. 下一篇“燃情冰雪季·邂逅马家窑”定西..